(1)腰痛或不適:
這是強直性脊柱炎早期最常見癥狀,約占90%左右。其發生隱匿,常為隱痛,難以定位,比較容易被誤診和忽視。如覺得腰痛伴輕微不適癥狀,而未引起重視:或僅感到腰部僵硬、肌肉酸痛,或椎旁壓痛,即韌帶、肌腱骨附著點炎癥,容易被醫生誤診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神經精神性疼痛等。
當您或您周圍的人出現下面的情況,應去正規醫院檢查是否有患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①常覺得不適或疼痛部位在臀深部,疼痛嚴重者常位于骶髂關節,有時可放射至骶髂或大腿背側。疼痛可因咳嗽、噴嚏或其他牽扯腰背的動作而加重。開始可為單側或間歇性,以后逐漸進展為雙側、持續性腰背痛、僵硬。
②您可能一開始就出現腰痛、僵硬。夜間痛可影響睡眠,嚴重時可使病人在睡眠中驚醒,甚至要下床活動以后始能重新入睡,為病情活動的指征之一。
③腰痛嚴重時您可能連下床都感到困難,需先移至邊以免腰部彎曲旋轉而使疼痛加重。休息不能緩解腰痛或不適,活動反而能使癥狀改善,這也是炎癥性腰痛與機械性腰痛的鑒別要點之一。
(2)晨僵:也是強直性脊柱炎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
您在清晨起床時覺腰部發板、發硬、發緊,特別的疲勞,覺得活動以后就好多了。除活動外,熱敷、熱水浴也可使晨僵緩解。晨僵也是病情活動指標之一,病情嚴重時可持續全日。
(3)肌腱、韌帶骨附著點炎癥: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變化。
如果您出現胸痛,咳嗽或噴嚏時加重,有時可誤診為胸膜炎,也可能因胸痛類似心包炎或非典型心絞痛而去看心血管醫生或胸科醫生。您可以感到吸氣時胸郭擴展受限。在早期病例也可出現輕、中度胸郭活動度降低。但因腹式呼吸代償,極少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以上是由于胸肋關節,柄胸聯合等部位的附著點炎造成的。足跟痛和腳掌疼痛也是強直性脊柱炎較常見的癥狀,很容易被誤診為跟骨骨刺。少數病人可早期出現頸椎僵痛,但一般于起病數年之后才出現此類癥狀。附著點炎癥狀還可出現于肋胸連結、脊椎骨突、骶髂、大轉子、坐骨結節和脛骨結節部位。
(4)外周關節癥狀:
強直性脊柱炎雖然是以中軸關節受累為特點,但是約有一半的患者以外周關節受累作為首發癥狀,特別容易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受累的外周關節以下肢的大關節為主,例如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尤其以膝關節受累為首發癥狀都最多。當然也可累及肩、腕等上肢大關節,指、趾等末梢小關節受累較少見。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個很難康復,而且會帶來大量痛苦的疾病。如果不幸患上了此病,首先要保持樂觀的心理,理性求醫,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治療強直,推薦采用中醫療法。但一般的中醫療法對于強直的治療原理是通經活絡,用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藥物治療經絡痹阻等證。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治療方式。胡澤民先生曾患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甚至癱瘓在床四年,采用多種傳統中醫療法毫無作用,所以深知治療原理與病理不符的害處。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均為免疫系統的疾病,都屬于風濕性疾病的范疇。事實上,直到1963年,國際抗風濕聯盟才正式命名強直性脊柱炎,在這之前,將強直歸類為“類風濕因子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疾病”,也稱為“中樞類風濕關節炎”或“類風濕脊柱炎”。并且二者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表現方面也很相似。正因為這些原因,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類風濕關節炎的“姊妹病”,與類風濕的主要區別只是關節表現形式不一樣。
胡澤民先生所創“中醫營養免疫療法”的獨特之處在于針對類風濕和強直的病理根源,調整病人的免疫系統以達到平衡,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本療法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地推廣多年,深得廣大患者信賴。
強直的治療是醫學界難題,早治療早康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本院治療強直的經驗與成果,請點擊下方的“在線服務”